在近年来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母婴店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分化。这种分化趋势也将持续演进,也必然对母婴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这种分化体现了母婴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同时也标志着各种门店业态的兴起与探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23年母婴渠道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合浪潮,而到了2024年,这股整合之风依然强劲,并且势头更甚。在整合浪潮的推动下,一些头部连锁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它们将引领母婴渠道向规模化、连锁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六化”趋势迈进。
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母婴渠道的主流发展方向。然而,在主流趋势之外,我们亦可观察到近两年母婴行业新兴的“调理型门店”与“精品型门店”,它们正以“营养品”为核心,重塑一个新的业态。仅在成都,调理型母婴店的数量已达数百家,而四川省内则超过千家。保守估计,全国范围内调理型母婴店的数量已逾万家。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部分母婴连锁企业正在探索门店新业态与新的运营模式。例如,孩子王推出了儿童一站式购物及成长服务的新业务——全龄段儿童生活馆。初步统计显示,升级后的儿童生活馆单店交易额平均同比提升了超过35%(包含大服务业务),中大童平均交易额平均增长了近30%。预计未来三年内,全国将有200家儿童生活馆完成升级。
母婴店作为从综合零售业态中独立出来的专业门店,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09年之前,当时母婴产品的销售主要依赖于超市等大型零售渠道。自2009年起,随着进口奶粉的大量涌入,母婴店开始从传统商超渠道中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成为零售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截至2019年,据相关数据统计,母婴店的数量已达到约25万家,甚至有报告称这一数字接近30万家。然而,当前这25万家至30万家的门店数量似乎已触及该行业发展的峰值。
美团的首席执行官王兴曾戏谑地评论:“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中最糟糕的一年,但或许会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这一言论在当前的母婴行业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
近两年,母婴店正面临着“生死”局,新客减少、留客困难、引流疲软、利润下滑、发展无力。这背后加速母婴店业态发展急剧变化的有4点重要原因:
1、持续三年的疫情影响,导致那些原本就缺乏竞争力的母婴店迅速退出市场;
2、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与2016年相比,2023年新生儿数量减少了884万,降至902万,降幅接近一半。这一快速变化加剧了本已饱和的母婴市场的竞争和重组。据相关数据估计,疫情前全国母婴店数量约为23万至25万家,而2023年已缩减至15万至16万家,超过30%的母婴店被淘汰;
3、持续近四年的价格战导致经销商的利润逐渐消失,随后门店的利润也逐渐减少。据数据:2023年奶粉的平均成交价格为221元,奶粉的毛利率为17.6%;
4、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集中度极高,CR10指数已超过85%。与品牌集中度相比,母婴销售渠道依然较为分散,能够与品牌进行议价的母婴连锁店数量有限。同时,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当下,消费者自主选择意识增强,门店的主推力下降,使得利润型产品难以销售;
诸多因素交织,母婴行业已不再是局部或线性的变化,而是整体性的变革。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唯有改变自身以适应这一趋势。
在母婴店行业细分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更美好未来的积极追求,以及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然而,不论采取何种商业模式或创新策略,若非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服务为核心,若非建立在专业价值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所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新,最终可能仅是昙花一现。我们坚信,在各方积极探索、重塑竞争力的过程中,必将有成功的业态和模式,以及卓越的母婴渠道脱颖而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母婴店行业转型和细分的过程中,众多支持机构和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机构中,固然有真正提供赋能的,但也不乏投机取巧者,因此,大家需保持警惕,谨慎辨别,避免盲目跟风。